黃楠森——木鐸聲聲映丹心

發(fā)布時間:2022-02-15瀏覽次數:71

黃枬森1921.11.292013.01.24),男,又名黃楠森,原名黃述烈,四川省富順縣人,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和人學學科的開創(chuàng)者、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北大哲學系哲學教育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枬森曾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北京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馬哲史學會會長、中國人學學會會長、中國恩格斯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現任中國馬哲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恩格斯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顧問、北京市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顧問。

一、開疆拓土深耕耘

1.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方面

黃枬森為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進行了大量開拓性工作,他主持的《〈哲學筆記〉注釋》填補了國內外該領域研究的空白。先后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三卷本、八卷本,并承擔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的主編工作?!恶R克思主義哲學史》三卷本、八卷本、一卷本曾獲得多種獎項。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方面

黃枬森提出了科學系統(tǒng)的哲學觀。他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新體系的設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象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對象是客觀世界;第二個對象是人類社會;第三個對象是意識。相應地,哲學的第一層次是世界觀;第二層次是歷史觀,從中又分出人學;第三層次是意識論,或叫精神論,它又分為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由世界觀、歷史觀、人學、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六層次組成。

3.人學方面

20世紀80年代初,黃枬森開始研究人學,組織發(fā)起了全國“馬克思與人”學術研討會,組織編寫了《人學詞典》。1991年組建了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此后又成立了“中國人學研究會”,主編了《西方人權學說》。在黃枬森等的積極推動下,中國人學學會于200214日成立,馬克思主義人學學科得以形成。

4.文化方面

黃枬森倡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文化觀,其主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文化現代化,沿著兩條基本線索展開:一是在社會有機體中,“經濟—政治—文化”的三者辯證關系;二是在中國文化現代化過程中,“中、西、馬”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春華秋實九十載

19211129日,四川富順縣的前清秀才黃文杰的第三個孩子黃南生降生了,黃文杰給他按照家族輩分起了個大名叫黃述烈。到了黃述烈上中學的時候,他便自己改名叫黃枬森,意為楠木成森林。關于這個名字,黃枬森調侃說,他搞了一輩子哲學,沒想到竟然在名字上犯了教條主義錯誤。原來,在改名字的時候,他查字典看到楠木的“楠”字的規(guī)范寫法應該是“枬”,因此他就寫做黃枬森。正是這個名字給他帶來了無窮的麻煩,大家不是將讀音讀錯,就是將“枬”寫成“楠”。而20世紀90年代以及進入21世紀后頭幾年,電腦字庫里沒有“枬”字,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在報刊、網絡上兩種寫法同時存在,致使一些不了解緣由的人以為“黃枬森”與“黃楠森”是兩個人。隨著電腦和網絡字庫收入漢字的增加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管理的日益規(guī)范,“黃楠森”的寫法已經不再使用。

晚清秀才的父親相當重視黃枬森的教育,在黃枬森四五歲時便將他送入私塾學習。黃枬森晚年回憶道,“從實質上來講、從內容上來講應該是我在私塾里頭就已經接觸哲學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中國哲學思想的局限性會不可避免,黃枬森在四川省自貢市蜀光中學上高中的時候受到了《大眾哲學》的深刻影響,才真正從此為其打開了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門。他在青年時期就已經能夠自覺地認識到哲學是一門研究宇宙的奧秘、人生的意義的學問,并在高中時期立下了以后要專門研究哲學的宏大理想。哲學與自然科學雖然分屬文、理兩個天地,但二者的關系卻很密切,不懂自然科學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哲學。哲學可以自修,自然科學特別是在其中處于基礎地位的物理學,靠自己啃書本就不行了。抱著為將來進一步研究哲學打下自然科學基礎的目的,他于1942年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一年后在深入學習了相關知識后轉入哲學系。在日本侵略戰(zhàn)爭的烽火下,作為學生的黃枬森,自然明白他首先是中國人,在日軍大肆侵略貴州時,黃枬森堅定了投筆從戎的想法,于1945年春應征入伍。在國民黨207師作為炮兵服役一段時間后,前往印度學習汽車駕駛技術,在完成任務后返回昆明,做好進攻日本本土的備戰(zhàn)工作,但因日本無條件投降,他未正式參與戰(zhàn)斗??箲?zhàn)勝利后西南聯合大學解散,黃枬森選擇師從北大的鄭昕教授研究康德哲學,隨著解放戰(zhàn)爭中“第二條戰(zhàn)線”運動的高漲,特別是“一二一”事件后,黃枬森逐漸認清了國民黨的反動面目,轉而能夠客觀地認識中國共產黨,并于1948年秘密加入中共地下黨。在黃枬森的記憶里,有兩個令他難忘的場面:第一個場面是1949131日,人民解放軍進城接管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入城那天,他與同學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跑到東郊民巷觀看入城式。選擇東郊民巷是因為這里是使館區(qū),他們是要在這里看人民的軍隊如何從這里經過,向帝國主義列強示威:中國人終于揚眉吐氣了!第二個場面是1949101日,他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安門北大方隊,站在天安門廣場,看著毛澤東同志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偉大時刻。1949年以后,作為北大研究生會的主席,黃枬森開始擔負起為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部分內容的責任。1950年黃枬森與相識近十年的劉蘇結為夫妻,1951年黃枬森被調到中國人民大學向蘇聯專家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并在此期間發(fā)現了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一項空白,這主要體現在《哲學筆記》上面?!墩軐W筆記》主要是列寧讀哲學著作和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時所作的筆記匯編,并對部分思想進行了發(fā)揮,該書涉及了認知論、邏輯、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史和自然科學哲學等方面的問題。1960年至1981年黃枬森集中精力完成了《哲學筆記》的注釋工作,最終形成50余萬字的《<哲學筆記>注釋》。1972年以黃枬森等人為代表的北大學者寫出了中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之后黃枬森又不斷參與各個版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寫作,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形成后,他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人。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黃枬森于1981年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并在一年后擔任博士生導師。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黃枬森開始關注人學研究。1983年開展人道討論后,黃枬森深感有必要建立一門人學學科。1991年,71歲的黃枬森擔任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十年后,中國人學學會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中國人學研究向系統(tǒng)化、科學化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黃枬森退休后,安享天倫之樂之余仍然筆耕不輟,長期以來仍然熱衷于哲學研究,但過度的操勞使得黃先生在2012年歲末因病復發(fā)入院。2013124日,這位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溘然長逝。

 

三、相濡以沫伉儷情

黃枬森先生與劉蘇女士相識近十年后于1950年結為夫妻,六十余年的夫妻生活中他們彼此始終保持著令人羨慕的婚姻關系。這不能不使得我們思考,什么是好的愛情?

在心理學范疇內有一種觀點獨具特色:“使得親密關系易于保持的一個特點是信任”。今天的我們都談信任,黃枬森先生也談,他在做客一檔節(jié)目中就愛情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樣說的:“有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互相信任,她也沒有懷疑過我,或者是干涉過我,都沒有,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她,感情上面從來沒什么疙瘩?!毙湃沃灾匾窃谟谄浼缲撝L期維系親密關系的紐帶;是在于唯有這樣根基一般的存在,才能讓愛情在穩(wěn)固中成熟;是在于信任本身是充滿愛情的,信任是一切愛情的基礎。

第一個層次的愛情往往是追求愛情保鮮的秘訣,常會有人談到,新鮮感過后的愛情總是免不了走向平靜,這或許能夠稱之為一種“道理”,而如果伴侶雙方是基于正常的認知狀態(tài)下所形成的這類觀點,那么信任的根基是未曾動搖的,在平靜或將來臨的時候,有的伴侶雙方能夠在習慣中逐漸平靜但又密不可分,有的伴侶則力圖打破這恒久的規(guī)律來探索新鮮感保持的秘訣。但逐漸平靜既然普遍存在又豈會輕易被打破,渴望永久保持強烈新鮮感的人往往掙扎于幻想中難以自拔。當然,這并不是完全的否定保持新鮮感的方法,只限于否定這種追求永恒極限的無謂期望。僅在“保鮮”的方法上黃枬森先生也是很值得人羨慕的,在黃枬森80歲華誕之際,他給每位學生書贈了一張和夫人相依相偎的照片,濃濃愛意,呼之欲出。不止于此,黃枬森先生還有著更為獨特的浪漫:在2007年劉蘇80歲生日時,黃枬森的祝詞是這樣寫的:“我們初次相逢時,你20歲,我26歲,我比你大6歲。60年后的今天,你80歲,我86歲,我仍比你大6歲??梢?,絕對地說,我們都老了,但是相對的說,我們仍那么年輕。這不是詭辯,這是事實。因為在我眼前晃動的仍然是你年輕的容顏和身影。在我心目中,你永遠年輕?!贝税阈腋?,著實令人羨慕!

習慣了雙方共同的一切才是愛情的第二個層次,為何如此來談?構成愛情的動力在一開始或許來自于新鮮感,或是其他諸般緣故,但終歸都會形成特定的期望,而期望在不斷的形成、滿足、上升、再滿足后,終將會因種種原因陷于停滯。此刻需要習慣,來轉化原有的期望。六十余年的生活中黃枬森先生長期照顧體弱多病的夫人、教育子女、承擔家務,居然還炒得一手好菜,學生們也學到了一門“新課程”——怎樣又快又好地做紅燒肉。這一切在外人看來或許充滿了新鮮的甜蜜,但若從黃先生的角度來看,或許這一切只是因為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歲月已然磨平了最初的激情,在彼此的習慣適應之中才擁有著恒久的幸福。對他而言,習慣了有你的存在就已然習慣了為你做一切所應當做的事情吧。

習慣終究只是向更高層次的愛情中的一個轉化,更高層次的愛情應當是忘記愛情本固有的自私性。在漫漫歲月中,黃枬森夫婦逐漸淡化了這一自私性,轉而開始了對無私的探索。2008年黃枬森聯系蜀光學校校長將原本為妻子劉蘇購買鉆石婚的鉆石經費設置為“劉蘇·黃楠森獎學金”,此獎學金用于獎勵蜀光中學品學兼優(yōu)但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高中生。每屆10名,每人獎勵1000元,這進一步體現了兩人愛情的無私性,也是超越了一般令人驚艷的愛情的核心所在:當真正舍棄掉了愛情中為對方的利益而行事時,愛情就真正的進入到了理想的狀態(tài),是最為親密的陪伴,更有崇高的理想所維系,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再也無關風月,唯純粹的愛而已。

 

四、栽桃種李育人杰

“夕陽日,心力竭,未敢忘憂國。朗潤池旁林深處,耘馬哲,育人杰。”這是老友何成武為黃枬森寫下的詩句。黃枬森先生在人才培育上是相當的純粹和專注的,一生指導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博士生、碩士生二十余位,培養(yǎng)了王東、韓慶祥、郭建寧等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真真切切的以行動體現了他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

王東是黃枬森先生培養(yǎng)的第一位博士生,他多次思考著黃枬森先生在對自己培養(yǎng)方式上的特點。在一次采訪中王東曾談到:“在他身上非常集中地體現了中國的教師精神,他最大的特點實際上是以大海一樣寬厚的胸懷支持學生創(chuàng)新?!秉S枬森先生重視創(chuàng)新、重視學生獨立思考。他曾提及培養(yǎng)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碩士生,歷來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師傅帶徒弟的辦法,即研究生作為助手參加導師的研究工作,從中受到鍛煉,并逐步成長;一種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獨立的研究和學習,即研究生有獨立的學習計劃和獨立的科研課題。黃枬森先生說,“我們基本上采取后一種辦法,我認為這種辦法較好。從導師來說,不應讓研究生受自己研究課題的限制?!豹毩⑺伎际莿?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也是黃枬森先生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抓住的核心一環(huán)。

但要創(chuàng)新,僅僅獨立思考還不夠,一定要實事求是。黃枬森先生歷經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哲學系副主任、哲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豐富的工作經歷使得黃枬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王東反復談到黃枬森先生實事求是的精神,決不能認為只要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怎么評價都不會高,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此外,韓慶祥教授也提到:“改革開放前,我國除個別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這門課程以外,大部分院校是沒有設置這個課程的。在北大,也只是蘇聯專家在20世紀50年代講過,以后便沒有開設這門課程了。那時形成一種觀念,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馬列原著,原著是怎么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什么樣的。那時的觀點是,經典作家的言論句句是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就是真理加真理的過程。黃枬森提出,馬克思主義認為,思想是存在的反映,存在發(fā)展了,思想當然要發(fā)展,哲學也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亦不例外。特別是哲學作為一門科學,其哲學思想都是在一定時代和歷史條件下提出來的,所以總有一個發(fā)展的問題。因此,應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作一個歷史發(fā)展過程,也應該有一門學科,叫作《馬克思主義哲學史》?!?/span>

但人往往會受到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而無法時刻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黃枬森先生在晚年接受自貢電視臺《天下自貢人》攝制組采訪時,坦誠地談到使他感到懺悔的兩件事情:一是曾違心地批判馮友蘭先生的《抽象辯證法》,二是在文革中曾違心地主持了批判孔子《論語》的寫作。黃枬森先生為了堅持心中的真理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專門撰寫了相應的文章來進行自我批評,對自己錯誤批判的對象致以歉意。這是對自己內心的剖析,是實事求是思想在先生八九十歲時的外顯,在對自己的深刻檢討中剔除掉原有的錯誤,來以更加純粹的道德實事求是地讓自己讓學生獲益。

2001年黃枬森先生被評為北京大學師德模范,這是對黃枬森先生極大的認可。

 

五、“三寬先生”照汗青

黃枬森先生曾被稱為“三寬先生”,即治學寬廣、待人寬厚、脾氣寬和。北大哲學系教授趙家祥對先生的寬和感受深切:“我不僅在學生時期聽先生的課,而且畢業(yè)后和他搞同一個專業(yè),在同一個教研室,經常受到他的指導和啟發(fā)。他的淵博學識、嚴謹學風、寬厚品德使我終生受益?!?/span>

先生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深刻地留在了學生的心中?!霸谝淮螌W術成果評獎中,黃楠森和王東的作品同時入圍,評委們在投票時得出55的結果,一時難以取舍。黃楠森恰巧也是評委會的成員之一,只是當時他正在外地開會沒有及時參與投票,當大家請黃楠森表達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把票投給了王東,使王東獲得了這一獎項,黃楠森還多次在學術會議上,當著眾多專家學者的面稱贊王東對列寧哲學筆記的研究已經超越了他?!?/span>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易杰雄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留校后我經常跟他一起外出,接觸也多起來。有一次,我陪他乘坐火車到安徽屯溪參加學術會議,需要在南京中轉。本來憑他的學術地位和威望只要給南京大學哲學系打個電話,人家就會派車來接,還會請我們吃飯。可黃先生沒有這樣做,車到南京,我們下車準備吃飯后再轉乘到屯溪的火車。我們先到寄存行李處辦理寄存,這無疑都是我的事。可當我填寫單子時,黃先生立即拿起行李就往寄存室放。寄存室的門很低,人根本進不去,于是黃先生就彎腰把行李推進去。那年他已經過了60歲,卻搶著做這些事,讓我從心里感動、敬重他。存好行李我們在一個飯館坐下來,他讓我先點喜歡的飯菜,然后才給自己要了四川的辣味菜。飯后,他硬是截下我付了飯錢。晚上轉車到了屯溪,來接我們的是一輛卡車,黃先生坐在了車里,而我上了后邊的敞車。正在此時,一輛小轎車駛過來,接的是比我年齡還小的某大報的也來參加此次學術會議的記者,對此情景,黃先生很坦然。”黃先生在學術成果與他的學生有沖突時,往往是“只讓不爭”,但對于寄存行李這般小事卻仿佛換了個樣子,成了“只爭不讓”,這無疑是黃枬森先生崇高的品格的具體表現。同時黃枬森先生也表現出了堅定的原則性,不去隨波逐流,換而言之,你有你的行為,我有我的原則,我可以理解你的行為,但我堅守我的原則。

黃枬森先生是無私的,是有堅定原則的 ,但他更是有著崇高理想的人。

2000年,黃枬森曾應邀為《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題詞:

“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干戈止息,四海弟兄。安居敬業(yè),其樂融融,綠色大地,郁郁蔥蔥??萍及l(fā)達,人壽年豐,精神高尚,禮讓成風?!?/span>

——言為心聲。這是人類的千年憧憬,也是黃老的理想與追求。

平和與豁達,在寬廣的胸懷之中培育,在內心的不斷充實中成熟,在對事物的認知中無限向上循環(huán),這是多么純粹的人生!

 

參考資料:

[1]吳冠軍,黃枬森.用精神詮釋歲月[EB/OL].http://www.qhnews.com/ll/system/2009/06/03/002750140.shtml,2009-03-05.

[2]王斯敏,李亞彬,黃枬森.我堅信真理[N].光明日報,2006-6-11(005:人物).

[3]黃萱.哲學,父親的生活方式——記黃枬森生平的點點滴滴[N].人民政協報,2016-05-3012:學術家園).

[4]趙明大.蜀光北京《校友通訊》第21期:蜀光中學設立《劉蘇 黃楠森獎學金》[EB/OL].http://wujiaba.bolg.sohu.com/103497759.html,2008-11-2/2020-11-25.

[5]劉蘇·黃枬森獎學金[EB/OL] .http://www.zgsgzx.com/View_55_1018.html,2011-10-04.

[6]王乃粒.黃楠森——母校蜀光中學“公能”校訓的終身踐行者[EB/OL].http://www.zgsgzx.com/View_45_304.html,2013-11-14.

[7]易杰雄.敬重吾師黃楠森[N].北京日報,2018-01-22(16).

[8]黃楠森.創(chuàng)造性是博士論文的靈魂——培養(yǎng)博士生王東的體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6(04):26-29.

[9]王蓓.哲學之路即人生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2-01-13003.

[10]王東.循循善誘 鼓勵創(chuàng)新——談導師黃楠森教授對我的培養(yǎng)[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6(04):96-99.

[11]韓慶祥.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黃枬森哲學思想研究[N].光明日報,2020-05-11.

                                                  

                                    轉自:“青馬先聲”公眾號